GPA 2.0就能保研?谁是保研新政下的受益者?
推免政策可谓是保研人奋斗的风向标,一旦政策有些许的改动,就会牵连着许多保研er的推免资格。
而2021年复旦大学新变更的保研政策中,明显降低了学业成绩的占比,提升了科研竞赛实习等的加分比例,不再仅仅只以“成绩论英雄”,并且提出GPA高于2.0均可以有推免机会,同时鼓励同学们全面发展。
看似保研更加多元化,那么改革之下,“绩点为王”与“弯道超车”的两类同学,谁会更加有优势呢?
▲复旦大学
仔细研读推免文件后,我们可以看出新的成绩折算拉小了高分的差距,却对低分同学有着成绩提升的作用。
▲复旦成绩折算表
而参军、志愿者、国际服务等加分项也有着一定的“门槛”。值得注意的是,“ 申请人与直系亲属或学历、职务明显高于本人者合作获得的奖项仅供参考,不计分。”这也就是说有导师署名的论文是不被当作加分项的。
▲相关规定文件
这一改革牵扯最大的是从一开始就奔着成绩保研的同学,有着鲜亮国际实习以及国家竞赛奖项的同学可以瞬间提分很多,一下子让许多本是凭着绩点就可以保研的同学一瞬间被反超,三年日夜的努力“付之一炬”。
戏称自己是“小镇做题家”的A同学提出质疑,“为什么这些改动没有缓冲期,而直接在我们这一级实施?如果是这样,我可能一开始就不会只想着刷绩点了,政策改变后,以后可能就会有人为了加分而参加许多毫无意义的比赛。”
对于政策的不满还在于“缓冲时间太少”,文件发布两天后就需要上交材料申请,而申请一天过后就公布推免名单,根本没有可以补救的机会,也就造就了一些同学在短时间内的不适应到对新推免政策的愤怒。
GPA降低到2.0,是否过于低?岂不是几乎人人都可以参与保研?学习绩点的竞争力被大幅削减,凭借最后那些所谓的实习与竞赛而被“弯道超车”,最后是否会让好好学习的人少了,钻营研究规则的人多了?
推免政策究竟应该如何在学习与全面发展之间走出一条独特的平衡道路来?
推免改革,多方改变
今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并在其中第四条强调“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实从2020年10月推免开始,多所学校就更加注重学生的成果形式,从而修改推免政策。
中南大学2021保研政策,规定「学术论文不得有老师名字,否则一律不予认可」,也有网友吐槽这些政策因噎废食。质疑没有老师指导,怎么可能会发出正规的学术论文?推免政策第五条:“推免生学术专长原则上仅限学生本科阶段在核心期刊上以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的与学业相关的科研论文;作为主力成员参加与学业的国内权威科研竞赛(全国赛)并获得三等奖以上奖励(国际赛事参照执行,但不得低于国内赛事相关要求)。
学生与直系亲属或学历、职称、职务明显高于本人者合作的科研成果、竞赛奖项等仅作为参考,不纳入学生本人推免遴选综合评价成绩计算体系,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考虑。对于社会质疑较多的赛事、刊物,各二级单位要从严把握。”
▲中南大学铁道火车头
总的来说,推免政策更加细化了学生的成果形式,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并且对于网络以及社会上大大小小的赛事进行了划定,也从一定程度上治理了保研加分的“乱象”。
推免,正走向更加规范化的道路。
“绩点为王”还是“弯道超车”
从小会被教育要好好学习,而高考的一考定终身的说法在大学不再站得住脚。丰富的学术科研竞赛体育,也将会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体现。这也让我们不断思考,衡量未来人才的标尺究竟是什么?
如今大量的“小镇做题家”有着确实的危机感,这一危机感从高考之后就会被各种因素所激发扩大,成绩不再是一切,那么我们的目光又该转向哪里?作为保研党,保研可能是阶段性的目标,但如果因为保研就去跟风去堆砌奖项,去参加千万个无意义的竞赛,让自己辗转于各个可以“加分”的事项之中,那么保研之后会不会不免觉得生活没有追求。那些在简历上堆砌的奖项,却永远也无法融入我们灵魂,从而沉淀下来。
不忘初心、尊崇内心,独自灿烂。大学中也一定会有,即使不会加分,也十分有兴趣的事,那些才是大学十分有意义与价值的时光。
近期推荐阅读
投稿被骗1w+版面费?!保研圈人手一篇的论文,背后水有多深?
2月了,你还在苦苦等待夏令营?
复旦管院2021推免抢先揭密!保研大幕即将开启,你准备好了吗?
大三在校生可申请!北大光华MBA“X计划”官方Q&A来了!
-END-
扫码关注保研资讯
获取最新保研资讯及更多干货
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赠送1v1免费咨询